“在全世界有錢的企業家當中,收藏家占的比例,中國是最少的。”
11月8日,著名表演藝術家、收藏家王剛在第十屆財新峰會“收藏與投資”特別環節發言時表示,藝術收藏其樂無窮。在他看來,藝術品收藏家、經營者以自己的錢守望優秀文化遺產,應該提倡,“功莫大焉”。
71歲的王剛是家喻戶曉的影視劇演員,他曾出演過《宰相劉羅鍋》《鐵齒銅牙紀曉嵐》等影視劇。自2002年起,他主持了古董文物類節目。由此,他的另一個身份——古玩收藏愛好者也漸漸為人所知。他認為,投資收藏領域不存在“物美價廉”。
王剛對于自己的藏品絕大多數是只買不賣,問他收藏物品共幾件?他就含糊地說:“百八十件吧,我不披露這些事兒的。”
王剛說,不怕碰的物件,他會擺在家里柜子或架上,每天回家就感受這些寶物的靜蘊氛圍,格外愉快。怕碰怕摔的,王剛會擺在機密之地,定期和同好之人一起玩賞,“此時這些五六十歲的人,當場變成玩玩具的小孩子,返老還童,格外有趣。
關于收藏的投資體會,王剛表示,“君子愛財取之有道”,藝術收藏投資有“三道“可取。
一是道德。“你不能把自己吃虧上當受騙的東西拿過來再送到拍賣會上,或者找一個古玩城的朋友弄出去。”王剛說。
二是道理。王剛認為,從事收藏投資必須要了解藝術品的基本規律。例如,“宋畫什么特點,它的卷是什么樣子,到了明代、清代又是什么樣子的。”此外,“上手”也十分必要。他建議收藏投資者要常到資質齊全的博物館、藝術品拍賣公司“走走看看”,以熟悉藝術品的規律和門道。“自己心里有數了,你就有機會,到你跟前了你就可能不會錯過。”
三是道路。“有人說收藏界的水太混,我說此言差矣,頂多對一半。”王剛比喻稱,收藏投資領域有兩池水:一個池子很大、很深,水很混,大幾千萬人上億人在里面摸;還有一個池子相對小一些,但“水很清”,“里面都是好魚”。他表示,應通過受認可度高、口碑好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參與收藏投資,這類渠道遵循“價高者得”的商業市場規律,簡單、透明。
王剛認為,收藏投資領域不存在“物美價廉”的概念。藝術收藏領域,不怕買貴,只要買對。“什么最貴?贗品最貴。”
王剛自述,他對文物收藏的喜愛發源于“遛地攤兒”。在“肚子沒什么油水”的童年時代,他常隨父親到長春的舊貨市場閑逛。大煙槍、繡花鞋,市場的一個個小物件讓他明白,“每件舊東西、老東西都可能蘊含著一段歷史”。長大成人后,他逐漸從地攤兒走向古玩市場、藝術品拍賣會,由此“一步一個腳印”踏上收藏之路,至今在收藏界“浸染”20余年。
這些年來,王剛收藏了不少清代瓷器。他介紹,自己曾在古玩市場買了一件康熙青花漁家樂盤子。由青瓷開始,他又收藏彩瓷,進而涉獵到雍正、乾隆時代的瓷器,再從民窯到官窯。
參加藝術拍賣會幾乎是每個藝術收藏家的共同經歷。談及參與藝術拍賣的體會,王剛感慨:“當初咬牙拍下來的藝術品至今是一種慶幸。”2000年前后,“腰包并不豐厚”的他曾在一場藝術拍賣會上高價拍得一幅老畫。他回憶稱,自己當時還略有猶豫,但后來體悟到,只要自己喜歡,買下來還是很值得的。(白宇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