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志英別名來水、問天,生于清苑北和莊。幼愛書畫,刻苦鉆研,精心揣摩,不懈追求。又經黃胄(近為同鄉)、張旭、王雪濤、姚治華等諸先生點拔,獲益匪淺。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并獲獎。
先后在北京、新加坡、臺灣、朝鮮及冀豫湘魯粵九省市舉辦個展、聯展,受到專家的好評與肯定。多件作品被海內外。博物館、展覽館收藏陳列。數十部藝術家辭典,工具書錄入其藝術生平詞條。中央電視臺及多家新聞媒體作專題報導。享譽藝壇。應聘海內外多家藝術團體。名譽院長。客座教授。出版有《中國當代書畫攝影藝術百杰作品集》、《劉志英人物篇》、《劉志英花鳥篇》、《劉志英作品集》等多部。
供職保定建管處,國家一級美術師。系中國書協會員。河北美協會員、中國文化藝術城高級畫師、河北省建設者。美術。書法、攝影協會理事。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藝委會委員。東方書畫函授學院教授。
千米長卷助申奧——劉志英十年作一畫
保定建設報 姜悅英
6月29日,我市畫家劉志英繪制的1042米長卷—《深邃的自然——靜謐與喧器的和諧》被送往奧申委,為北京申奧助威。
天命之年的劉志英是保定建管處的一名普通干部,他8歲開始習畫,長年不輟,尤擅山水花鳥畫,而且涉獵廣泛,在篆刻、攝影、書法等方面有較好的藝術造詣。1988年,劉志英患上心肌炎,一病就是三年。病魔讓他深刻感悟到珍惜生命和運動健康的重要性,由此萌生靈感,畫了一幅題名為《三百六十五》的245米國畫長卷,反映四季、八時令、二十四節氣的自然變遷,堪稱畫界奇觀。
從十年前開始構思,1999年初,劉志英開始動筆,《深邃的自然一靜謐與喧器的和諧》,基于《三百六十五》的意境,他大膽潑墨,在這幅畫中反映的春華秋實、花開花謝等自然萬物更趨全面。今年6月18日下午,這幅耗用780張宣紙、長1042米、寬0。68米的巨作終于問世。北京的收藏家聞訊而至準備高價收購,被劉志英婉言謝絕。他與家人商議,決定將這幅畫無償捐獻給奧申委,為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盡一份微薄之力。
劉志英和他的“三百六十五”
保定市報 李慶恒
畫家劉志英,在繪畫藝術中沉浸多年,屢獲市、省、全國國畫大獎后,近日又推出了力作巨幅長卷《三百六十五》,即將進京展出。
《三百六十五》巨幅長卷,全長245米,寬0685米,共用四尺宣紙178張。畫家日夜勞作,歷時30天完工,其中刪加重改者再四,點點嘔心,滴滴瀝血,筆筆精心,劃劃不茍。這是他四十歲生命的凝聚,血肉之軀精、氣、神的點化,幾十年藝術底蘊的匯萃,有生以來對自然、對物類、對人生理解的抒發。
三百六十五,這個熟悉而又神秘的命題,它表象是一周年的總天數,可其中包含了四季、八時,二十四節,包含了榮辱興衰,包含著蘭荷菊梅……畫卷《三百六十五》淋滴酣暢地表達了這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禪機和韻味。作品以莽莽大地、湛湛長天入畫,平原、高山、河流縱橫交錯。花卉草木、禽蟲點綴其間,其中山水之雄渾,花草之繁茂,蟲鳥之龐雜,自然生物之眾多,短幅單幅畫面恐難負載。
《三百六十五》之畫風,除志英本身的清麗、秀雅外,揉以張大千的潑辣渾厚、潘天壽的狂放,傅抱石的瀟灑,鄭板橋的節奏感等,雖火侯尚欠,但意思是到了。
《三百六十五》畫中有詩,看著它,我似乎看到《詩三百》里的古樸;《塞下曲》中的蠻荒;豪放派的大江東去;婉約派的通幽小徑……它比詩更宏大,它打破了陸海界限、山水界限、天地界限、物我界限,它把三百六十五寫在蒼穹,寫在十萬大山的胸脯上。
《三百六十五》畫法獨特,以線造型、書法入畫。這個線不是空洞的線,而是引而不發的弓弦,充分體現了質樸的彈性美。書法入畫,不是畫上寫字,而是把漢字遒勁的筆畫融入山水景物之中成了有機整體。
看畫是一種享受,欣賞長卷是一種情思綿綿的抽絲般陶醉。在畫中,我看到三山五岳的倩影,看到四時八節的交替,看到女人和花的陰柔和男子如峰的陽剛,春風、夏露、秋雨、冬雪…作畫者緊蹙的眉,乜斜的眼,深思熟慮后疾揮的筆,完成最后一筆拍案長吁的那口龍吟般的仙氣。
劉志英的《三百六十五》飽蘸了一個“純”字,抒寫了一個“美”字,體現了一個“悟”字,蘊含了一個“情”字。觀之令人貫心悅目,觀后令人感慨萬千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,此乃治學作畫之道。
青年畫家劉志英的245米的大作《三百六十五》,僅僅以20余天的時間一氣呵成。他的揮灑自如一瀉千里之舉,凝聚著他近30個春秋的甘苦與心血!它是作者的經歷、品格、學養、才智的綜合體現。
劉志英以獨創的樣式,將花鳥、山水、人物巧妙地融匯在一起,洋洋灑灑渾然而成。其藝術語言的別出心裁地編織與鋪陳,無論是精微謹細的刻劃,還是闊筆縱橫的揮寫,均呈現著自己的個性風貌。作品意境:浩淼雄闊,造物奇偉,四時通神,生機勃然。隨著畫卷的延伸,忽而如涓涓細流忽而如江河波濤,觀者,心潮起伏,情思激蕩,把人們帶進了耳目一新的藝術境界……,他的作品體現了某種反樸歸真的審美理想。
劉志英的繪畫,熔儒、道、釋思想及現代文化于一爐,以恢宏博大之胸襟,奮力開辟自己藝術的新天地。尤其在當代中國畫壇,其審美定勢,眾說紛紜,許多新的課題,仍是在繼續探索的困擾中。從這一角度看問題劉志英的勤于思考、勇于創新的膽略,是難能可貴的。他的巨作《三百六十五》,向人們展示的精神境界說明,中國畫的革新與創造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。
我以為,有時任何華麗的辭藻,恐怕也難以表述藝術的真諦所在;其實,作品自身已在向觀眾敞開了它的心扉。
于金才
1992年8月8日于河北畫院
前言
介紹一位書畫家,劉志英。
其學養循其先哲,大道似水,順乎自然。其作品變幻詭黠,神不寸移,無拘無束,節韻分明。含藏哲理之底蘊。彰顯時代之精神。他的書畫有一種剛柔相濟的品格,如李賀詩:“向前敲瘦骨、猶自帶銅聲。”似易安居士詞:“花影壓重門,疏簾鋪淡月。”觀其書畫,如見其人。樸實無華,不雕不琢。
劉志英一生身兼數職,任重如磐。中年纏疾,仍不舍不棄,工作與筆墨并舉。以書畫頤養心機,病體漸康。其筆耕50載有余,不求聞達。因而“六十無聞”無悔無憾。但不辭日暮重抖擻,春光雖去存豪情。
個人畫展于1983年1987年在古城保定舉辦;1992年,于北京首都博物館,一鳴驚人。國內外報刊、雜志、中央電視臺及大江南北十三家電視臺專題播揚,現將其近些年來新聞媒體,部分報刊對其文字評介及部分作品,結為書畫小集,以饗讀者,望不吝指教。
王成福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
245米長卷局部